全國已開展教室光環境改造的相關情況
2008年,上海市教委發布了28號文件;
2009年,上海市教委發布了40號文件;
2010年,上海市教委發布了36號文件;
2011年,上海市質監局發布了上海市地方標準《中小學校及幼兒園教室照明設計規范》DB31/539-2011;
2008-2010年,上海市共改造了45000間教室:
改善教室照明,減少學生近視。三年內“亮化”四萬五千間教室。
2012年,北京市共改造了1496所學校:
今年年初,北京市教委等部門聯合下發的《北京市2010年國民體質監測結果公報》顯示:北京中小學生視力不良檢出率為60.2%,其中,小學生為43.5%,初中生為71.89%,高中生為81.89%。“小眼鏡”增多,除了課業負擔之外,教室照明環境不合格也是重要原因。去年,市、區兩級疾控中心根據國務院2011年頒布的《學校建筑設計標準GB50099-2011》,對全市中小學校教室照明環境進行衛生監測,結果顯示:全市中小學校教室課桌面平均照度合格率為60.3%,黑板平均照度合格率僅為22.9%。教室或黑板照明條件不合格的學校共有1496所。;
2012年,成都市共改造了20000間教室:
西部首個光環境改造工程,9月1日前改造完2萬個教室。根據《方案》的進度安排,全市將在今年9月1日前全部完成城鄉2萬余個中小學校教室的光環境改造。“改造工程將使教室的采光照明設計建設更加人性化,符合現代學生成長的需要。”王勵中笑稱,這將有助于改善中小學生的視力問題。
去年5月,國家頒布《中小學學校教室采光和照明衛生標準》,對教室的采光以及照明標準作了相關規定,其中教室照明光源宜采用熒光燈,同時為了減少照明光源引起的直接眩光,教室不宜采用裸燈照明,燈具距課桌面的最低懸掛高度不應低于1.7m。據了解,成都市對照新標準,在西部第一個實施教室光環境改造工程。
通過上海市、北京市、成都市相繼開展的教室光環境改造工程項目,大量的教室照明已經達到了國家標準,極大的改善了學生的讀寫教學環境,為學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了有力的保障。該項目作為民生工程的實施,已得到了學校、師生、及相關領導的一致好評,并取得了極好的社會反響。其他相關省市,如湖北省、湖南省、浙江省、江蘇省、四川省、廣東省、重慶市等均已相續實施或籌備該項民生工程。